来源:雪球App,作者: 乘风破浪的小师傅,(https://xueqiu.com/8896225427/338882259)
我对美图公司的分析已经非常全面。本人对美图技术突围:ai时代最重要的是落地变现,大模型不如小模型,先发制人,不如后来居上等观点做出了详细分析。对比了中国主流大厂中厂与海外最强奥多比后的出大结论。ai最重要的内核并非是技术进步。从今年开始观察meta 奈飞后确认了ai时代成长的途径为成本端与变现端两种方法。技术突破是天才驱动的模式已经被伪证,因为大模型成本下降速度过快,除头部第一二家外,没有任何一家能从中获利。技术突围与商业想象力解码则是ai终局,投资比的是谁看的远看的对,对投资股票的我们来说,对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一样的。如果公司失败,那我们的投资必然会失败。比如美图做社交比特币或者手机的时候,你介入美图必然是长期的亏损。但如果美图开始纠错,开始制定正确的思路去模仿海外成功经验,你胜利的概率和公司会一起提升。成功的投资本质上是对企业战略远见和执行力的双重押注。当企业战略出现离散化(如美图同时布局社交、区块链和硬件)时,资本回报率必然低于资金成本;而战略纠错能力(如转向已验证的SaaS模式)将显著提升企业价值与投资胜率。关键要建立三维验证体系:战略聚焦度(核心业务占比)、模式移植可行性(文化/技术适配度)、纠错机制灵敏度(失败项目处置速度),当这三项指标形成正向共振时,资本与企业才能实现价值创造的乘数效应。
美图管理层为"低调务实、战斗力强、大起大落,有过极度成功,极度失败两种经验’",战略聚焦"全球化+生产力工具"增长曲线,同时注重股东回报(持续增加分红)。因为之前大开大合的战略方针使得吴总从追风少年到差点搞黄公司的客观失误。使得美图并未模仿我国普遍ai公司的探索之路:烧钱买量,大额投入拼技术,为了效果不计成本等完全错误的战略路线。美图当下已经找对到了订阅制+按次付费的算力调用为主的商业模式。此商业模式不拼效果但会运用最好的大模型,结合算力特点按次付费或者订阅制付费相结合。美图一家被冠以时代眼泪的公司,在社交和流量为主的互联网时代里,必然占不到任何好处。比社交,他们的公司更擅长工具软件的运营,但对社交认知不足。比广告流量,他自身很难造血,烧钱的末期,企业进入休克周期,只有美图秀秀一种软件能维持公司正常的运营。对比全球工具软件的发展成长之路可以看到:多软件是唯一的成功路径。如果只是依靠单一软件,在时代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容易死亡。比如奥多比如果只是依赖音频 flash软件,我估计这公司已经挂了。以上是我对美图之前为什么成功,即把握住互联网泡沫的末期,与为什么失败,即多元恶化与工具软件天生不适应中国当时环境做了简短的概述。美国软件股的付费率是从100向下降低,我们的软件是从0升高。最终都会找到适应国情与知识保护法律与技术的一个平衡点。所以表现为国外的软件公司给出了我们软件公司可行的战略与天花板的探测。抓住主要矛盾就有机会成为巨头。比如我国音乐视频制图软件的订阅率正在提升全球工具软件行业的演进规律揭示:产品矩阵化是抵御技术迭代风险的必然选择。 Adobe的转型案例极具代表性——若固守Flash单一产品线,其市值恐难突破千亿美元(现为3250亿美元)。中美市场呈现镜像发展特征:美国企业经历从license模式向订阅制的"付费率下移",而中国企业正完成从免费到付费的"渗透率上移"。这种差异本质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美国专利诉讼成本占营收比约2.3% vs 中国0.7%)与用户习惯(中国工具软件ARPU值仅为美国1/5)双重作用的结果。成功企业需把握三个关键转折点:1)产品组合的协同效应(如Adobe Creative Cloud的交叉销售率达68%);2)本土化付费曲线拐点(中国设计软件付费率已突破15%临界值);3)技术代际跨越时的资源再分配能力(失败企业转型窗口期通常<18个月)。当前美图工具软件产业正处于"付费觉醒期",能构建产品生态+适配本土付费节奏的企业,最可能复制Adobe式的成功路径。美图公司当前发展阶段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技术路径上采取差异化策略,避免与大模型军备竞赛,而是聚焦AI视觉工具链的垂直深耕;商业化层面通过订阅制转型(2024年付费用户达1261万,渗透率4.7%)和阿里生态协同(预计三年产生5.6亿云服务采购)完成初步验证;资本结构获得阿里2.5亿美元可转债加持,实现资金获取与控股权平衡。作为工具型AI企业的典型代表,其进阶世界级软件需突破三重边界:
技术产品化深度:将AI生图能力(年生成30亿+内容)转化为行业标准工具,如服装领域AI模特方案已降低90%拍摄成本;
全球化渗透节奏:借助阿里资源开拓东南亚市场(印尼等区域用户增速达38%),构建本土化产品矩阵;
生态位卡位战:在电商视觉领域形成"数据飞轮"——融合美图审美数据库与阿里交易数据,训练出具备商业预测能力的视觉营销模型。
关键转折点在于能否将工具属性升维为"视觉生产力中台",这需要持续优化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与CAC(获客成本)的比值,目前其设计类产品ARPU年增速达57%的态势已显现潜力。
美图的这次野心也并非只做工具软件公司。我明确看出,它的目标是做一家AI平台型公司,目前全球并未出现类似美图的这种情况 ,作为新物种的可能性,我只能从主观的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一点就是借助阿里进行收购激进的全球化卡位ai商业软件第一行业,第二点就是借助自身的数据和模型优势卡位智能体让修图和设计变得更加简单,美图的目的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第三点就是借助外资做成资本市场最好的代表。因为美图的股权结构非常类似外国公司,在我之前的分析,大家可以知道,强势股东,变现平台,分红回购三者是现代化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你要想现代化,先学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从上一次的公司业绩会也能看出美图目前的透明化被外国人监督也在逐渐变强。数据的透明对投资者来说是必要的,外国人讲求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是预期指引投资必然会犯错。巴菲特常说,护城河理论不过是看到了兔子才投资,企业恶性竞争的过程中,很难下注,所以在巴菲特眼里比亚迪非常独特。芒格更是觉得王传福就是天才。类似中国的梁文锋当年是那种感觉。这种分散的股东模式,对企业来说分红和回购是被动的,其他大股东会监视管理层的回报。所以比特币卖掉了,基本上全部分给了股东。
后续可能收购海外工具公司,类似moki 奇米运营,探索站酷模型的教育与交易。只要后两点上量,美图的估值模型就会变为全新的行业,即ai工具属性的运营平台公司。类似当年阿里 腾讯 美团等大厂的全新模式。如果做不好,那就当个中国的奥多比我觉得也能接受,只要打开订阅制天花板,做好工具软件的运营也可以成为伟大的公司。只是如果做平台公司,成长速度会比单纯工具要快,但投入的压力也会变大。
后面接着写吧,今天简单写一下之前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最近很多卖飞的朋友正在寻求:我是对的,我卖飞了我也要指点一下。在我眼里,你既然错了,认错就好。美图公司目前价格并非泡沫,也没有极度高估。希望大家不要再误导更多的人。蔡文胜是吴的恩人,投资也是很厉害,但他并非是美图公司最重要的人。他的离开,从某种方面也是助力美图变得越来越好。我很感激他。吴也承认蔡帮他背了很多自己的锅,且蔡帮助美图在比特币上赚到了一笔可观的血液。蔡永远是美图的恩人,也是吴的恩人。当时京基的离开,我就说过如果来一家战略投资者并且能帮助美图变现。那么对美图来说可能是逆天改命的机会。当下阿里已经进入美图,美图如果做得好,统治了这个细分市场,其他的电商平台也得被动接入美图,那么阿里就能赚到美图从别的平台上抢的肉。我相信阿里主观上野心也很大,希望帮助美图成为平台本身。股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突然收购了已经商业化成功的公司营收模式变了 你还测的出估值吗?我们都是普通人,真的不要觉得自己看的多准,持续的跟踪,客观理性的参与市场才是最重要的。